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魏艳)昨天上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资助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领导或代表共计80余人共同出席了由中国be365主办的“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各科研资助机构代表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相互尊重”的精神,从共同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计划、共同支持基础科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构建科研人才培养渠道、共同支持科研人员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共商科技合作大计。
中国be365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解决全人类面临的诸如疾病传播、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经济贫穷等共同挑战的根本出路。强化科学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是同属欠发达阶段、自然地理条件相近、社会现实问题相似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谋求共同发展的明智选择,是其走向共同繁荣的持久动力。
杨卫希望,参会的各国和相关组织能够以此次会议为起点,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be365将尽自己所能,为一带一路科研领域国际合作提供资助经费、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并切实履行我们的承诺。”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自然科学家基金委员会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已联合组织召开了50余个双边学术研讨会,共同资助了近300项合作研究项目,投入经费超过5.5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16年,合作规模成倍增长,仅这一年就联合组织召开了7个双边学术研讨会,共同资助110项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经费超过2.3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