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总478期)
本文提要:be365七届四次全委会于2016年3月29日在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5年的工作经验和 “十二五”期间的资助成就,安排并审议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审议并通过了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be365七届四次全委会于2016年3月29日在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审议并通过了杨卫主任作的《贯彻发展理念突出战略导向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工作报告、基金委监委会陈宜瑜主任作的《健全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稳步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以及《2015年科学基金预算与资助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预算与资助计划的报告》。
“十二五”期间科学基金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资助体系更加完善,评审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机制更加高效,协同创新更加深入,国际合作更加广泛,科研诚信建设更加完备。有效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约888亿元,吸引其他渠道资金17.5亿元,资助各类项目近20万项,为我国基础研究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重要跃升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基金及国家其他科技部门的共同支持下,我国学者无论是发表论文数量还是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已稳居世界第2位;取得了铁基超导、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鸟类起源研究等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量子调控、纳米科学、蛋白质科学、干细胞、发育与生殖、全球变化等领域重要进展不断涌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基金委“三十而立”之年。面向“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在发展指导思想方面: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重要国计民生,把握战略定位,尊重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实行分类管理,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思想,推动学科发展,营造创新环境,突出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的战略导向,全面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在主要发展目标方面:一是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三个并行”。即投入、产出总体量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相当的“总量并行”;学科主流方向的发展过程中有中国科学家里程碑式贡献的“贡献并行”;以及中国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方面的“源头并行”。二是建设评审制度公正、绩效回报丰富、全球视野开阔、管理服务高效、资源总量宏大、资助谱系多样的卓越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三是构建“探索、人才、工具、融合”的资助格局。
——在主要发展任务方面:一是培育创新思想,着力培育源头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国家其他重要科技计划孕育源头知识、提供成果储备;二是培养创新人才,对不同年龄段优秀人才实行全谱系支持,持续加大对青年研究人员的支持,加强对女性科研人员的支持,支持研究生参与基础研究;三是打造先进工具,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催生源头创新;四是推动交叉融合,推进实施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探索实施项目群资助方式;五是拓展国际合作,支持实质性合作,推动战略型合作,实现由单纯的研究项目合作向“项目-人才-基地”合作方式转变。
——在学科布局与优先领域方面:一是学科发展布局以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本框架,制定18个学科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继续重视基础学科、传统学科、优势学科,鼓励开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薄弱学科研究,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二是优先领域以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突出我国科研优势与资源特色等为原则,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
——在完善保障体系方面:完善科学基金多元投入机制,保障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完善咨询体系推进战略研究常态化和系统化;推动科学基金工作法治化;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优化行政管理体系,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工作体系,营造繁荣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
全委会委员对《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对科学基金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基金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持续投入,不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总量和在R&D投入中的比例。要更加聚焦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学科交叉,推进军民融合,努力使科学基金的资助工作具有方向引领性,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