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总第696期)
be365(以下简称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日前在沈阳召开了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期检查暨结题验收交流会,分别对2013年、2011年资助的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研究员出席会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研究员主持。会议由东北大学承办。33位专家、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黎明副主任在开幕式上讲话,感谢各位专家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介绍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和参加项目检查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情况以及会议要求,希望通过杰青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会议能够不断提高基础研究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根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特点,会议分为工程和材料两个组进行汇报交流。专家们经过两天辛苦工作,参加中期检查的37个项目中10个项目全面完成计划、研究工作取得突出进展或成果,其余全部为按计划完成,研究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参加结题验收的37个项目中有8项获得特优,其余全部为优秀。获得特优的项目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钧教授、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鹏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林京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王海斗研究员、浙江大学高翔教授、河海大学唐洪武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教授系统地开展了新型光电材料设计合成、性能表征和器件应用研究,取得了突出性进展,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成果突出,建成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CGIS)中试示范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钧教授提出了肿瘤微环境活化纳米载体的设计思想,发展了肿瘤活化的纳米药物载体材料,有效地提高了药物的传递效果,该研究对纳米药物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在新型高效多功能药物及基因传递载体材料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揭示了载体性能与结构关系,发展了有关智能响应理论,构建的新型传递体系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鹏研究员提出了利用“分子填孔材料来构筑低缺陷光电功能分子自组装”的概念,成功制备了高效的有机染料敏华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4.5%。
西安交通大学林京教授针对非平稳运行的机械装备评估与诊断等问题开展了变转速的机械动态信息获取与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数控机床、轨道车辆等方面的故障诊断研究,项目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王海斗研究员在涂层的微观缺陷结构形成机制,残余应力分析检测,表面涂层使役中的损伤在线监测及其损伤机制和寿命演变规律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对装备再制造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高翔教授针对燃煤污染物非均相催化反应的机理、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控制多种污染物机理和多相反应体系中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机理开展研究工作,突破了催化脱硝、高效脱硫及硝汞一体化控制、湿式静电深度净化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发了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成套技术并应用于百万千瓦级煤电机组。
河海大学唐洪武教授在紊流结构与泥沙运动相应机制、植物及工程条件下水沙运动等方面取得理论突破,揭示了变化条件下河流水-沙-污染物耦合作用机理,实现了复杂河网多目标水力智能调控,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