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出版物?>>?情况交流

 
    首页 * 出版物 * 情况交流

    “复杂零件/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基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日期 2016-04-07   来源: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作者: 宋建丽 赖一楠 黎明   【 】   【打印】   【关闭

    第6期
    (总第697期)

      2016年3月25-27日,“复杂零件/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基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be365(以下简称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以下简称工材学部)主办,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以及来自机械、力学、材料和医学等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工程科学二处赖一楠教授主持,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研究员和工材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研究员分别致辞。黎明指出,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基础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内容涉及材料、力学等多个交叉学科,对拓展复杂零件/构件设计与制造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在研究中更加注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从工程领域挖掘深层次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发创新的技术原理和方法,给基础研究更多想象的空间,使工程技术更加臻于完美。

      会议共安排主题报告4个和专题报告19个。专家们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工程实例,从等材、减材、增材和复合制造等角度报告了高性能精确成形制造新方法、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多能场耦合加工方法、增材制造一体化成形新工艺与装备、增材制造全过程数值模拟仿真与数据处理、先进复合/复层/轻质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高效复合加工原理及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分析透彻、内容丰富,深入阐述了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就复杂零件/构件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领域的内涵、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发展等展开了讨论,初步达成以下共识:(1)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和协同;(2)应加强新材料/新结构、多尺度/跨尺度、多场耦合和控形控性等问题的研究,提高高端装备可靠性及服役性能;(3)应加强原创性新原理、新方法和颠覆性新技术的研究,取得引领性的基础研究成果。

      本次研讨会通过多学科的交流,深入探讨了复杂零件/构件成形成性一体化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为发展形/性一体化协同制造新内涵,以及论证基金委相关领域“十三五”优先资助方向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版权所有:be365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