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总第697期)
2016年3月12日,be365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共同组织,在美丽诗城-四川江油举办了“特种及高活性金属基非晶合金应用基础”战略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总体工程所、计科中心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武胜院士、中国科学院孙昌璞和汪卫华院士,应邀出席会议。此外,中物院赖新春副院长及相关领导、科研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物院材料所科技委帅茂兵、白彬副主任主持。首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材料所所长赖新春致欢迎词,欢迎各地专家的到来,希望大家能够展开充分交流以共同推动非晶合金材料在核领域的应用发展。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在致辞时表示,希望非晶合金领域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发的进步。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针对国家核领域所面临的科学难题,从非晶角度探讨新的解决思路。会议共安排了9个会议报告。首先由材料所刘天伟研究员做了《特种材料的工程需求与问题》的报告,介绍了材料所在工程应用领域特种材料的发展现状,工程需求以及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非晶合金材料的潜在应用;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卫华做了《高稳定性非晶材料的探索研究》的报告,结合当前研究与应用前沿介绍了实现非晶材料稳定性的方法与技术。而后,董闯教授、张海峰研究员、姚可夫教授、柳林教授等非晶材料领域专家分别介绍了非晶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先进制备技术、铁基非晶合金催化性能与非晶合金涂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物院非晶材料研究方面,陈小伟研究员介绍了金属玻璃剪切变形与破坏方面的研究,管鹏飞研究员介绍了非晶材料计算模拟方面的工作,黄火根副研究员介绍了材料研究所铀基非晶合金研究进展。
会议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领导就非晶合金材料与技术在核工业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展开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主要包括材料存在的腐蚀、废物固化、材料纯化、铍材料生产制备、锕系材料基础研究问题与高速冲击下材料行为等相关科学问题。
在听取了与会专家及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后,中物院副院长、材料研究所所长赖新春总结了非晶合金材料与技术在中物院科研生产方面的应用领域,包括特种非晶合金成分体系的选择、表面非晶化技术及其耐蚀性研究、理论设计模拟非晶体系并进行试验验证和考核、高放废物的非晶化处理、超强自锐材料的非晶材料设计、铍合金的非晶化技术、含氚水的除氚技术等方面。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协同攻关,攻克以上科学与技术难题。
汪卫华院士就合作领域与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主要体现在核材料的防腐蚀保护层、铍材料的非晶化研究、非晶技术在废物固化方面的应用、超强自锐材料非晶成分设计和非晶材料在防辐照涂层方面的应用。希望各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对接,促进特种及高活性金属基非晶合金的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研究。
经过本次会议研讨,最终梳理出七大重要科研方向:1) 新型铀基非晶合金体系设计与制备;2) 表面非晶化在核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3) 放射性废物的新型玻璃固化处理;4) 铍合金的非晶化技术;5) 新型非晶自锐材料设计与性能考核;6) 非晶材料在除氚方面的应用可行性探究;7) 非晶相关行为的多尺度理论模拟。
此次会议是国内核相关领域中首次非晶材料研讨会,为推进非晶合金在该领域的应用开启了一个重要窗口,也为国内各非晶材料研究单位的共同协作建立了新的纽带。相信今后在各单位的大力协同攻关下,特种非晶材料能够在我国核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